首页 关于展会 展商服务 展会动态 参观服务 资料下载 同期活动 商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组织机构更多>>
行业动态
厚植善治沃土,切实维护资源资产权益   分享到:
        时间的渡船,已至新的一年。回望2023年,改革的声音不断激荡,守护的力量向上生长,创新的动能更加强劲。
  这一年,我们下大力气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
  这一年,我们稳步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努力用最严密的法治守护祖国绿水青山。
  这一年,我们锚定科技创新,挖掘源头活水,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以“智治”更好维护资源资产权益。
  求是日新谋善治,于变局中开新局。自然资源部门怀揣改革之魄力、法治之规矩、创新之动能,在逐梦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将“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了实干担当的足迹。
  改革之路走深走实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更完善
  行至改革深水区,于挑战中破困局。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新要求。
  这也是自然资源部努力系统破解的改革难题。从产权这一解题“题眼”入手,为自然资源资产查清“量”、确好“权”、算好“价”、厘清“责”,全线工作稳步向前。
  一年来,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深入推进,自然资源“家底”更清——
  这一年有太多“尝鲜”。顺利完成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首次在全国两会前公开发布耕地变化形势;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集成,公开发布《中国国土资源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与创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报告》等丛书;统筹耕地和林地保护,印发《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明确林地管理边界规范林地管理的通知》;修订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为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自然资源、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启动首次水资源基础调查,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深化对特定专题和重点区域的专项监测和重点监测。
  一年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提速增效,产权保护更加有力——
  看中央,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这是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际重要湿地首次实现登簿,将为湿地资源有效监管、严格保护和所有者权益行使提供产权支撑。
  看地方,江苏、山东、江西等13个省份完成10个自然保护地、19个河流湖泊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浙江绍兴平水矿区等30个重点区域也拥有了“户口本”。
  我们看到,确权登记工作正努力当好自然资源产权保护的“旗手”。
  一年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又添新例,“两山”转化路径更宽——
  江苏省常州市郑陆镇整理资源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山东东营开展盐碱地生态修复及生态产品开发经营、青海海西州“茶卡盐湖”发挥自然资源多重价值促进生态产业化……2023年9月,第四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出炉。
  红树林碳汇交易、土地出让附带生态修复条件、生态产品地图移动应用平台……10月,山东、江苏、福建、河南、广东、重庆6省(市)10个试点地区,历经2年求索,齐聚一堂共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经验。
  我们看到,各具特色的“两山”转化“方法论”,正在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导性文件的出台持续赋能。
  一年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淬炼“真经”,资源资产权责更明——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对江西、浙江等5个省(市)开展联合调研督导,召开3个片区推进会,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制度建设上,印发部级层面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研究起草《自然资源清单管理暂行办法(试点试用)》,初步建立自然资源清单制度。业务指导上,赴云南、内蒙古、江苏、新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地开展调研,建立对试点地区分片指导、“一对一”专人对接的工作机制,了解试点进展和困难。
  从宁夏探索国有农用地作价出资、内蒙古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园国有未利用地有偿使用等单一资源要素的配置改革,到江西省探索首例“矿地组合供应”、九江探索6个湖泊特许经营权“资产包”组合出让等,我们看到,试点成果不断丰富,涉及各资源种类和资产管理全链条。以试点为基础,自然资源部还开设了15个课题研究,联合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开展总结交流,圆满完成试点收官。
  试点也是改革,自然资源部及时梳理试点探索中带有基础性、普遍性且比较成熟的制度设计,谋划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总体思路和框架,有序推进有关法律问题的研究,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产权明,则主体活、要素活、市场活。自然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之路也在延伸。
  一年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2023年3月1日,自然资源部亮出“二三二”原则,正式启动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一系列保驾护航之举也随之跟上。
  与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金融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及时会商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关于延续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政策的通知》等,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完善拓展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中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功能,充实“政策工具箱”。
  赴北京、天津、江苏等试点地区开展调研,邀请吉林、江西、湖南等省份交流研讨,组织召开全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座谈会,摸排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拟入市、已入市土地的情况,组织入市试点视频培训会,及时回应反映问题。
  在宁波,象山县新桥镇灵岙村两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公告发布,第一步成功迈出;
  在江苏,徐州丰县首批入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顺利实现“双证齐发”(《不动产权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在湖北,十堰市郧阳区、荆门市沙洋县等13个试点县(市、区)稳妥有序开展农地入市工作,全省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350个试点县(市)共入市土地341宗、7123亩。通过改革,试点地区乡村产业土地供给持续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更强,农民腰包更鼓、获得感更足。
  一项项顶层设计渐次落地,一个个关键环节走深走实。
  我们看到,一个更为系统、更具韧性、更有活力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正在“破茧”。它将更好维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自然资源整体保护、有序利用。
  法治足音铿锵有力
  资源保护刚性约束“牙齿”更锋利
  “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修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强化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保障指明方向。
  2023年11月,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全国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如期而至。
  “将‘法治自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结合点,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然资源力量提供法治保障的切入点,作为将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的总抓手。”“法治自然”的提出,掀开了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回首过去,一年来,自然资源法律制度体系更为健全,立修法不断传来“落蹄声”——
  重大立法取得显著成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不动产登记法》立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完成修改完善;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起草形成《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草案)》,报国务院审议。
  部门规章制修订有条不紊。《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行政处罚办法》《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陆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年来,自然资源法治实施体系更为高效,依法行政制度落实更加有力——
  制定自然资源部主管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编制《自然资源部权责清单》;持续开展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废止林草领域4件部门规章,完成多部规范性文件及部分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的合法性审查、审核;健全自然资源法治基层联系点制度,在推动自然资源法治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等方面先行先试。
  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也顺势推进。制定《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地籍调查规程》《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等国家标准38项及《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等行业标准93项,推进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标准体系构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不断用“长牙齿”硬措施织密法治之网。
  一年来,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声威更强,以“零容忍”为端牢两个“饭碗”、护航资源安全凝聚广泛共识——
  公开通报25起土地矿产违法案件;通报7起挂牌督办违法违规用地问题调查处理结果;公布12起非法占用农用地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对5起越界采矿案件实施挂牌督办,对违法采矿问题严重的一地区实施区域挂牌督办……
  这一年,自然资源执法部门持续发力,严肃查处案件,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让保护耕地、依法依规使用土地的红线拉得更紧。
  针对发现的问题向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出督察意见书,集中约谈22个违法违规问题严重地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公开通报123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开展山西省晋中市违法占地和吉林省虚增补充耕地指标问题重大专项督察……
  这一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压实省级政府主体责任,深化督察成果应用,深挖大案要案,强化公开通报力度,借助社会监督促进问题整改,在推动解决自然资源领域突出问题、推进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年来,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体格”更强健,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逐渐形成——
  卫片执法更有力。完善卫片执法工作机制,规范图斑提取、内业抽查及图斑合法性判定,建立矿产卫片外业抽查快速反应机制。同时,深化卫片执法成果在省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考核等方面的应用。
  制度建设更健全。围绕挂牌督办和公开通报违法违规案件审查机制、自然资源领域行政处罚权下放、黑土地监管和执法等加强制度建设,并多频次、多方式加大业务指导培训。
  工作机制更顺畅。建立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的工作机制并有序推进试行,串起系统内审批、监管、督察、执法等全链条、各环节,建立与纪检、组织、审计、公安、法院、检察等部门的贯通协调机制,督促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压紧压实责任,凝聚保护自然资源的强大合力。
  这一年,我们还看到:自然资源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推动源头治理,一批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更强;自然资源法治政府建设提速换挡,国家资源安全与群众合法权益有了更好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上,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足音铿锵有力。
  创新动力持续澎湃
  数字化治理支撑能力更坚实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质生产力”成为一个重要关键词。
  向新而兴,提质升级。这同样是过去一年,自然资源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一年来,以科技创新促治理之新,自然资源“智治”水平显著提升——
  自然资源数据分析评价与共享应用持续深化。通过丰富完善国家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积极推进省级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加快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分析评价成果的三维立体可视化集成管理与应用,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供支撑和保障。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数字化转型向前推进。2023年7月1日,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的全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正式运行。从用地预审与选址、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土地核验与规划核实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迎来全域、全业务、全流程监管。
  一年来,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底座不断夯实——
  这一年,沿着“为数字中国建设打造统一的时空基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要素保障、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为构建新安全格局严守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底线”的工作方向,自然资源部门以实景三维中国为统一基底,以“空天地网”一体化感知网络为监测手段,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构建了“实时感知、状态监测、远程分析、动态反馈、趋势预见、适时控制”的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治理新模式,完成了系列遥感监测,推动了国土空间智慧治理。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大力推动自然资源领域北斗规模应用,统筹遥感影像获取和共享利用,加强测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业态发展,自然资源工作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修订印发《涉密基础成果提供使用管理办法》,对下放审批权、简化申请材料、缩短审批时限和事中事后监管要求等作出新规定,在保障地理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在重庆,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城市空间治理、国土空间安全、社会公共服务与实景三维重庆建设实现关联融合。
  在湖南,自主研发的“问北位置”服务平台日均服务频次超200万次,日均坐标转换点数超6万个;研发的“易测”App,提升了手机定位精度,支撑了田长制、国土调查云等各类信息化平台。
  在河南、山西、新疆等18个省(区、市),自然资源、发展改革、财政、政务信息管理等部门建立起部门间遥感影像需求对接、业务协作和成果共享等机制,影像成果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监测监管、矿山与生态修复监测监管等业务,服务于各地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
  ……
  我们看到,新的生产要素正在塑造新的动能、激发新的活力、催生新的业态、赋能现代化治理,为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水平的保护以及更给力的权益保障蓄积能量。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守护的力量持续壮大,创新的劲头愈发蓬勃,善治的足迹更加坚实……”

  这是新的一年前奏响起时,我们作出的郑重承诺。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李卓聪)








上一篇:首颗以河北省地级市命名的商业遥感卫星发射    下一篇:心系民生福祉,倾力护航美好生活

                       版权所有:北京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展览会组委会    

                      联系人:潘先生                手机/微信 :188-0182-3515                              沪ICP备20019626号-4

                      商务QQ:916984267       邮 箱:916984267@qq.com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