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无人机应用,很多人脑海中可能呈现这样的画面:一名专业飞手手持遥控器,操作着一架无人机进行空中作业。可在青岛市崂山区,“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想象。
伴随着急促的嗡嗡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既定路线飞到张村河沿线工程项目指定高空点位作业,实时将监控画面传到后台并形成数据;另一头,青岛市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建设管理科工作人员张宗浩很快就收到了推送信息,提醒其负责巡查的工程项目可能会产生扬尘问题。他立即将情况推送到各个项目方督促其整改。这是崂山区“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的应用场景之一,是工业无人机低空智能应用方面的重大创新与探索。
在崂山区电子政务和大数据中心指挥大厅大屏上,由无人机自动化机场构成的20多个无人机分布式集群如同一张网,将崂山区进行了全域覆盖。当无人机自动化机场接收到不同指令后,无人机会自动从舱内起飞,飞到指定点位进行作业,成果自动生成。
平台建设之前,崂山区电子政务和大数据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林海在调研时,当地应急部门一名负责人曾向其感慨,无人机在工作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实际应用中却障碍重重。比如在森林防火中,他们即使购买了无人机服务,但因经常半夜出任务,很难招到飞手;即使有了飞手,也存在作业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随着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痛点问题也逐渐显现:飞行作业门槛高、集群调度效率低、行业应用不智能、数据处理成本高以及业务成果不融合等。
林海介绍,通过“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无人机可实现全天候、全自动、智能化采集城市信息,并且多部门可实现共建共享,降低重复采集,提高数据利用率。平台自去年建成以来,已为多个部门提供了飞行服务,飞行次数达到1600多次,飞行时间达到25000多分钟。这是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领域的创新,青岛市崂山区也成为省内首创、全国较早实现无人机智能化应用全域覆盖的城市。(来源: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刘云鹤 张珈玮 策划 王建)